
取消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清空記錄
歷史記錄

在高層建筑、工業廠房、陽光房等場景中,電動開窗器的負載能力(拉力 / 推力)直接決定其能否穩定開啟、關閉窗扇,若負載不匹配,可能導致設備卡頓、損壞,甚至引發窗扇墜落等安全隱患。那么,電動開窗器的負載能力如何科學衡量?選型時又需結合哪些因素確定負載參數呢?
先看電動開窗器負載能力的衡量標準。行業內對負載能力的衡量主要以 “力的單位” 為關鍵,拉力通常用 “牛頓(N)” 或 “千克力(kgf)” 表示(1kgf≈9.8N),推力單位與拉力一致。不同類型的電動開窗器,負載能力范圍差異較大:鏈式電動開窗器的負載能力多在 200N-800N 之間,適配中小型窗扇;推桿式電動開窗器負載更強,可達 500N-2000N,能應對較厚重的窗扇;齒條式電動開窗器則介于兩者之間,負載范圍多為 300N-1500N,兼顧適配性與穩定性。
除了基礎負載數值,衡量時還需關注 “額定負載” 與 “瞬時負載” 的區別:額定負載是設備長期穩定工作時能承受的最大力,是選型的關鍵依據;瞬時負載則是設備啟動瞬間或應對突發阻力(如強風)時的短期承載能力,通常比額定負載高 20%-30%,但不可作為長期使用的參考。此外,部分廠家會標注 “負載 - 行程曲線”,反映不同開啟行程下的實際負載能力,幫助用戶更精確判斷設備在不同工況下的表現。
再看選型時需考慮的關鍵因素,首要因素是窗扇的自身重量。窗扇重量由材質(如鋁合金、塑鋼、玻璃)、尺寸決定,重量越大,所需電動開窗器的推力(或拉力)就越高 —— 例如,重量 50kg 的窗扇,需選擇額定推力不低于 500N(約 51kgf)的設備,且需預留 10%-20% 的負載余量,防止長期滿負荷運行導致電機老化加速。若窗扇為上懸窗、下懸窗等非平移式開啟方式,還需結合杠桿原理計算 “有效負載”,即窗扇重心到鉸鏈的距離越大,所需負載能力越強。
其次是窗型與開啟方式。不同窗型對負載方向的要求不同:平開窗需 “拉力” 或 “推力” 推動窗扇平移,負載方向與窗扇運動方向一致;上懸窗開啟時,窗扇繞上部鉸鏈轉動,電動開窗器需提供向上的 “推力” 克服窗扇重力,且推力需作用在窗扇下部合適位置,才能高效開啟;推拉窗則需水平方向的 “推力” 或 “拉力”,且需考慮軌道摩擦阻力 —— 軌道越粗糙、窗扇越寬,摩擦阻力越大,需適當提高負載能力以應對阻力。
再者是使用環境的阻力因素。戶外使用的電動開窗器,需考慮風力阻力:高層建筑或多風區域,強風可能對開啟中的窗扇產生反向推力,若電動開窗器負載不足,可能被風吹回導致關閉,甚至損壞傳動機構,因此需根據當地最大風力等級,額外增加 20%-30% 的負載余量。此外,若窗扇密封性能好,開啟時可能因內外氣壓差產生阻力,也需在選型時納入考量。
還有設備安裝位置與角度。若電動開窗器并非水平或垂直安裝(如傾斜安裝在斜屋頂天窗上),負載需分解為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分力,此時需根據安裝角度計算 “實際所需負載”,確保垂直分力能克服窗扇重力,水平分力能推動窗扇運動。例如,傾斜 45° 安裝時,垂直分力約為窗扇重量的 70%,選型時需保證設備推力的垂直分力不低于該數值。
最后是使用頻率與安全需求。若電動開窗器用于消防排煙窗等需 “應急快速開啟” 的場景,除負載能力外,還需關注電機的 “瞬時扭矩”—— 應急開啟時,電機需在短時間內輸出較大動力,確保窗扇快速開啟,此時需選擇瞬時負載能力強、響應速度快的設備。同時,需符合建筑消防規范,確保負載能力滿足應急工況下的開啟要求,避免因負載不足導致排煙不及時,影響人員疏散安全。
科學衡量負載能力、結合實際場景選型,是保障電動開窗器安全穩定運行的關鍵。若選型不當,輕則導致設備頻繁故障、縮短使用壽命,重則引發窗扇墜落、應急功能失效等安全問題。隨著電動開窗器向大型化、智能化發展,你認為未來在負載能力設計上,還可加入哪些創新技術(如自動稱重適配、動態負載調節),讓選型更便捷、使用更安全?歡迎分享你的想法。
